如果沒有根據前面的條件做不同的設定,可能大二的同學都會推薦出一樣的結果 .
要加一些跟上學期狀態有關的變數 .
這個推薦系統根基於課表「外生」變動而造成「PR上升」的效果,以進一步找出能改變學生核心知識累積效能的課表組合。目前的「課表」項為\(\log(f(W))\)與學生的個人特質及累積特徵(如過去PR無關),統稱為狀態特徵變數,因此得去進一步思考要如何把這些狀態變數放入\(\log(f(W))\)項裡頭。
以提升絕對成績來討論,因為如果以PR討論,大家的進步無法以PR來看 .
大四必修只有國經,提升PR可能沒效 .
在研究目的說明:
清楚定義此推薦系統「只能」用來推薦「以專業知識提升」為目的,並說明「專業知識提升」只限制在:
專業必修還有餘課可修的年級
以虛擬例子貫穿整個寫作,用情境出發作介紹 .
推薦系統不應該包山包海,針對雙主修,或想要提升的系上成績來推薦 .
以上二點可以合在一起寫在研究動機與說明。
可以推薦修誰的課,可以參考教學評鑑 .
比較別人的推薦與自己的推薦 .
推薦時可以給每個課程上分數好壞,不一定是一次推薦好幾門,可以給學生選。
以上三點可以寫在未來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