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 and psychology
2019-04-26
写在前面
作为一个心理学土渣博士,一直以来都在为找spss、CMA、AMOS、Mplus等软件发愁(没钱,只能用…你懂的),突然有一天我遇到了那个他-R(我也不知道在我们这段关系中,我是攻还是他是攻)。他尽然是免费的。如何维护好与R的关系就成了我的首要任务。
这个部分我也不知道怎么写.
致谢
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汪夏和儿子彭友友
互联网的崛起
互联网络的诞生,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活动环境,也为我们观察和分析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。一直以来,心理学界都在试图通过更“精确”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。从最初“简单”的内省,到现在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。问卷法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,但是,其也并没有脱离内省的“范式”,依然是依靠个体反思自身相关“状态”或水平来进行报告。如果被试并不“诚实”的话,就会导致收集的数据无效,甚至“误导”我们的结论。
但是,网络空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平台。整体而言,个体在网络空间中的每一个活动都会被记录下来,这种“实时”的数据,相对而言,是一种个体真实状态的体现(当然,也可能出现偏差,比如说,个体的自拍照往往都进行了修饰和加工。简单来说,就是P图的人比较多)。都可以用来分析个体更加“真实”的心理与行为。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获得个体的网络空间中的数据。这也是我学习R的原因。